1. 问题列表
1. 为何阅读学术论文要注重其应用性?
日常作业是阅读学术论文,目的是将学术论文中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里面来,比如恋爱关系,社交等,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并寻求答案,而很多内容你看过之后都只是停留在一个“哦,原来是这样的感慨中”,过后又会忘记,那么阅读的意义仅仅存在于霎那间的认知提升,却无法真正地影响自己,而要从中获得真正的改变,则要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,任何有价值的内容都不是恍如浮云般虚无缥缈,而是如同大地般迈脚就能接触,所以在阅读学术论文中要时刻提取出能应用到现实中的方法,并加以应用。
2. 为何要安静的自省?
每天有一段安静的时间用来反省,用来总结,用来认识自我,这样才能提高对自我的认知,每天都做详细的总结固然是痛苦的,但同时是意义重大的,能帮助自己更好地为第二天做出调整,而且自省同时是一种重复的过程,有助加固记忆。
3. 对同一条客观信息,有什么不同的解读方式?
消极的人会因此感到泄气,自责,陷入自己焦虑的漩涡中,而积极的人却会一次为动力,将其当作踏板,走上更高的地方。
4. 为什么快乐是取决于精神状态,而不是物质存在?
5. 为什么需要不断地提问?
提问是了解的第一步,问题是推动认识的基础,不断地在提问的人,是一直拥有者好奇心的人,用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寻找着答案,在寻找的过程继续不断地提问,并且相信着自己能做得更好,能完成一切,自信是行动的助力,要是连自信都没有,又谈何实现呢。
6. 为什么总是谈到行动呢,行动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?
在了解一个领域的时候,比如了解焦虑是种什么样的存在时,通过一些资料来让自己清楚焦虑的成因,并且焦虑的应对方法,可若是停留在这种思考,那么这些认知只会是别人的认知装在自己的脑海中,就像一块很大的海绵,仅仅吸了一点知识却还占据着庞大的空间,如何使得海绵吸满呢?这就需要行动了,每次认知都要装换成行动,在行动中应用,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,就如同学习编程一样,只有真正地打代码才能掌握如何编程,而不是停留在认知程度,要相信一点,科学都是可应用的。
2. 如何将今天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去呢?
① 问题引导:通过开放式的问题,去学习去寻找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,这样才能主动地学习到更多更深的内容。
② 转换行动:将所吸收到的观点加以转换,转换成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的行为,并just do it。